物联网百科
- 有机农业发表日期:2021-04-09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49174次
一、什么叫有机农业:
对于有机农业,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有机产品》(GB/T19630.1~19630.4--2005)对其定义为:“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好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是在生产过程中基本甚至是完全不用农药、人工合成的肥料等,而是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牧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总之,有机农业强调的是依赖于自然和生物之间的循环,从而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一些列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土壤质量下降,物种减少等,还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成立于1972年,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和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有机农业标准化机构,总部设立在德国。它给“有机农业”下的定义为:“ 该类农业模式包括所有能够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通过尊重植物、动物和景观的自然能力,实现农业和环境各方面质量达到最完善。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极大地减少外部物质的投入,强调利用强有力的自然规律来增加农业产量和抗病能力。”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发展有机农业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环境、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和谐发展。
二、有机农业特点:
与目前农业相比较,有机农业具有以下特点:
1、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环保食品,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
2、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
3、有利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
4、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三、有机农业与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区别与联系:
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三者都属农业范畴,而且都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的,这是其共同点。但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生态农业是生产过程中既要促进生态保护,又要依赖生态的有效支撑,针对的是农业生产体系;绿色农业主要讲防污染,也就是整个生产过程都是无污染、无公害的过程,针对的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机农业针对的是农业生产方式。
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概念的提出,表明人类社会生产从基础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传统掠夺式开发发展模式、转入绿色生活方式、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并且正在日益深刻地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主要特征。
四、有机农业总结:
有机农业关注的不仅是产品,而是整个生产体系的综合效益,在减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性的同时,还有效的保护了农田及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肥料,避免了化学肥料带来的氮、磷流失,以及由此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切实防止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通过农业废弃物,例如秸秆,人畜粪便的综合利用,有效的减轻了农村废弃物不合理的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因此,有机农业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农业生产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关推荐: